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生活
2019年11月09日

“记者节”里忆流年

阅读量:627

魏益君

11月8日,中国的记者节,这个节日与我,却有着许多的眷恋和怀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兴起办报热,我们小县城也不列外,创办了县报。

1992年春,我从部队转业回乡,正赶上报社采编人员紧缺,我这个爱耍笔杆子的“小秀才”便有了用武之地,走进报社,真正地当了一名记者。

报纸创办初期,办公条件差,采访环境艰苦。那时,下乡采访,也就是包里装个采访本,交通工具通常就是自己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许多人都叫我们为“小报记者”。尽管如此,听着却很受用,工作热情也高。

那时,为了向社会推介报纸,提高报纸的知名度,报社时不时就要掀起几个小高潮。报头更换搞庆祝活动,创刊周年搞庆祝活动,就连栏目开办也要搞庆祝活动。记得报社搞创刊一周年庆祝活动,为了拉赞助,我单车百里到企业和学校拉赞助费。不知道是我骑车下乡的精神打动了对方,还是人家真的慷慨,反正每到一个单位,人家都同意做宣传专版,给赞助费。

后来,报纸不再铅印,改为激光照排,胶版印刷。这样我们的劳动量就更大了,每周都要到市里的日报社印刷厂送版样,然后等着校对,签付印,第二天将报纸带回。当时,可怜的差旅费让我们住不起大的宾馆,凤凰旅馆成了我们出发的必住之处。这里价格便宜,但条件差,消暑和取暖设备不行。

1997年,办报质量和办公条件也大大改善,报社逐渐配上了微机照排系统,实现了与日报的印刷对接,不用再去市里来回穿梭了。办报条件改善了,但业务不熟练,处理紧急稿件的经验不丰富,于是加班加点就成了家常便饭。那是2001年元旦前夜,微机室刚组建不久,当时,为了赶发县委书记、县长的元旦贺词,当晚成稿,当晚排版,当我们校对无误传完版,饥肠辘辘地找地方吃饭时,已过12点。在夜市小吃一条街上,我端起温热的酒杯,说:“同志们,新年快乐!”几个同事一愣,接着笑了。方才明白,已经是在新的一年里了。

2004年春,全国性的减轻农民负担开始了,大多数无刊号的县级报纸全部停办了,我们的报纸也就此停刊,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划上句号。

然而,那段十二年的记者生涯却永难相忘,那风风雨雨的日子,苦也罢、甜也罢,都成了美好的记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