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社会
2019年11月09日

“她就是我亲娘”

——记“盐城好人”周汉龙

阅读量:734

本报通讯员 陈建康 成翠娥 记者 王中印

“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已经92岁的海通镇通兴居委会居民黄亚兰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享受着天伦之乐。“要不是汉龙他们两口子照顾的好,我哪能多活这么多年。人家亲生的儿子也没有我儿汉龙这样的照顾,我活得够本了。”黄亚兰逢人就夸儿子周汉龙。

周汉龙并非是黄亚兰老人的亲生儿子,却承担了比亲生儿子还要多的责任。周汉龙出生8个月被周伯禹和黄亚兰夫妇抱养。黄亚兰将周汉龙视如己出,用心呵护他的成长。1985年春节期间,周伯禹和黄亚兰夫妇为周汉龙举办了婚礼,而周伯禹在次年因病去世。“老伴去世后,我身体越来越差。汉龙夫妻两人一边种植蔬菜大棚,一边用心照顾我。”说起儿子儿媳的好,黄亚兰如数家珍。

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黄亚兰出门时不慎摔断股骨,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当时周汉龙种植蔬菜大棚,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周汉龙夫妻俩的主要时间都用在大棚管理上,而此时老人瘫痪,无疑会给大棚管理和家庭收入带来极大影响。“她就是我亲娘!我不能为了挣钱,因为没血缘关系就不用心照顾。”周汉龙的话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

然而种植大棚蔬菜是件很累的农活,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每天都要人打理。为了照顾好老人,周汉龙每天凌晨5点左右就起床给老人做好早饭,一勺一勺地将饭喂到老人嘴里,吃顿饭就要花费大半个小时。有的时候老人心情不好喂饭时间还要长点,此时周汉龙就会不厌其烦地和母亲聊天拉家常,让老人心情舒展开来。此外,周汉龙和妻子朱炳芬还要给老人洗脸、洗头、换尿片、端屎端尿。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却消耗着周汉龙的大量时间,日复一日,起早贪黑。亲友们看他俩十分辛苦,就劝周汉龙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或者请人照顾。他直摇头:“那怎么行,老人家八十多岁了,我不放心别人照顾。”

由于老人瘫痪在床,身体虚弱,每年会住几次医院。这时周汉龙立马放下手上的事情,送母亲去医院,从不拖拉。虽然平时大棚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让夫妻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周汉龙每次都是坚持到老人病情稳定后才出院。在周汉龙夫妻俩的精心护理之下,老人虽然卧床多年,但是从未生过褥疮,身上肌肉也没有坏死,还逐渐恢复了语言功能。看到母亲身体状况日趋稳定,周汉龙打心眼里高兴,他说只要母亲身体恢复得好,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

谁说女儿才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在黄亚兰老人看来,儿子更是贴心的羽绒服。2016年,周汉龙妻子需要去无锡照顾孙子,周汉龙毅然放弃种植了二十多年的蔬菜大棚,一个人专职在家照顾老人起居。年近花甲的他坚持每天带养母散步,为养母按摩、泡脚从未间断。就这样,周汉龙成为养母的贴身护工。一直到现在,老人仍然慈眉善目,精神良好,虽已满头白发,但是整齐的夹在耳后,看上去丝毫不像瘫痪多年的高龄老人。

今年,周汉龙妻子因身体健康原因从无锡回来养病。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周汉龙偶尔在周围打零工,但无论离家多远、天气状况好与否,他都坚持一日三餐在家吃饭,与母亲话家常的同时分担妻子的家务。“岁数大了,身体状况很难说,作为儿子就想多陪陪她,生怕她有个什么意外,那样我要后悔一辈子的。”有一次,周汉龙外出办事,回来的稍迟,进房间喊了几声老人没应声,周汉龙慌地赶紧扔了手上东西,好在虚惊一场,老人只是睡熟了。至今回想起那一幕,周汉龙仍心有余悸。

“久病床前无孝子,他能坚持十多年,跑前跑后,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喂饭喂水喂药,确实很不容易。”周汉龙的好人好事在周围乡邻中广泛传播,受到了邻里的赞誉。面对众人的赞扬,周汉龙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