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19年10月31日

苏北“泥腿子”大胆闯荡“大上海”———

农民沈为忠让“一只鼎”公司起死回生

阅读量:1844

本报通讯员 郭开国 戴龙

四年前不顾冷嘲热讽,他硬是凭着对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的推崇,以诚信的经营理念、创新的管理方式,成功演绎一出以小“助”大的成功案例,终让持续亏损、面临倒闭的“一只鼎”国企起死回生,再领行业风骚。他,就是新坍镇农民、上海“一只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为忠。

隶属于上海益民食品(集团)有限控股公司,与光明牛奶、大白兔奶糖等驰名品牌出自同一家族的“一只鼎”食品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糟醉佐料、营养糖果、腌制酱菜等各种系列中式传统副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曾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上海品牌产品”“上海著名商标”等殊荣。机缘巧合,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兴起,让上海知名企业“一只鼎”竟然与苏北“泥腿子”沈为忠扯上了非同寻常的关系。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沈为忠,小时候因家乡地碱土薄、人多田少,吃不饱、穿不暖,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幸运的是就在沈为忠学校毕业回村不久,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也不将众人绑在一起吃“大锅饭”。沈为忠一家通过精耕细作和科学种植,温饱虽然得以解决,但是经济收入却难有大的增加。市场意识渐浓的沈为忠既不愿困在家中那几亩责任田上,也没有从众随流离开土地进城打工,而是东拼西凑带着5000多元现金,来到邻县大丰境内的上海“飞地”海丰农场,抵押承包下10多亩碱滩薄地植棉种稻。他以此为起步,辛勤耕作,滚大雪球,最终承包500多亩土地,形成了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因此也获得比较可观的收益。

上海“飞地”海丰农场生产出的农副产品首先得保障上海市场。也就在这情形下,沈为忠与“一只鼎”有了交往,被明确为稻米供给基地。然而,市场无情,几年后“一只鼎”公司既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弊端,导致公司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持续年亏损2000多万元,到了2015年初已直接面临着破产关闭。

“这么好的品牌和市场不能废!”得知消息,手上已有一定积蓄的沈为忠,焦急地找到了“一只鼎”主管单位上海益民集团,提出让他出资入股和授权管理“一只鼎”品牌的拯救方案。正愁如何处置这一“烂摊子”的益民集团,欣然同意了他的方案。商定集团控股出资55%,沈为忠占股45%,同时出任“上海一只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法人,明确以三年为限扭亏为盈,如若亏损由沈为忠承担。

“什么,就他这泥腿子还想到上海办企业?”面对社会上的非议和手上白纸黑字的协议书,懂得种田而不懂企管的沈为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不服输的他坚定地认为“只要找准症结就能下药治病。”为此,他深入公司员工之中,反复向大家宣传自己介入公司的目的是真心希望“一只鼎”重振雄风。沈为忠的真诚及运行资金的及时足额注入,令之前对他持怀疑态度的员工纷纷接纳了他,主动向他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使他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

公司能否再次崛起人是决定因素。沈为忠接掌“一只鼎”后,没有轻易精减原有员工,而是采取“尊重历史、重新洗牌、竞争上岗、按绩计酬”的办法,打破原有僵化的用人计薪旧框框、老模式,有能力、肯努力就能受尊重、得实惠。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出公司员工潜能,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公司的生产与经营。

在生产经营上,沈为忠充分发挥“一只鼎”品牌作用,着力加大技术改造与新品研发投入,以此提高市场份额、做大规模。新品研发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先后推出泥螺皇、醉蟹、酒酿、日本大根、火锅年糕、各式粽子等百余种特色农产品,刚一投放市场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他运用个性化营销方法,最大可能地提供优质服务。围绕老年客户,他与家乐福、沃尔玛、麦当劳、大润发、华润等知名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围绕中青年客户,他则组建网上销售队伍,将“一只鼎”产品搬上互联网和上海卫视东方购物栏目,不仅在国内拥有了大批网购者,而且还吸引到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的众多“网民食客”。在公司满负荷生产的同时,他又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开辟设立了多家原材料供给及加工基地,切实保障了生产与市场供给。

四载艰辛付出,四年终结硕果。“泥腿子”沈为忠不但让“一只鼎”公司当年就扭亏为盈,而且使公司得以崛起,现年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再次成为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中的佼佼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