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19年10月14日

我与祖国共自强

阅读量:749

祁兆龙

我家祖辈生活在农村,没出过“公家人”。尤其是我,本是个健康活泼的儿童,没想到因为一场突发的高烧没能得到及时医治,通耳朵的神经被烧坏而成了聋人。

大家都认为我这辈子完了,长大连过上一般农民的日子都难。父母曾怜惜地向我许诺:“我们带着你过,将来不分家。”星移斗转,我这个人们眼里可怜的聋人,竟然到城里“端上了公家饭碗”,住上了楼房。不仅没要父母带着过,反把父母接到城里供养,还作为盐城市唯一的首届“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先后几次从黄海之滨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一切,是我自己做梦也没想到的。

由于失去听力,进不了普通学校,我只能无奈地进入县聋哑学校读书。当时特殊教育远不及现今发达,只有七年学制。七年后,按照那时聋校不成文的“从哪里来,毕业后仍回到那里去”的规定,我又回到农村,开始了父辈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起五更睡半夜,“不是拿锄头便是拿镢头,不是地头便床头”那种单调生活,使我的心如一潭死水,了无着落。

“当你感到内心空虚的时候,就让知识丰富你的生活。”在一本书中偶尔看到这句话时,我醒悟了。劳作之余,我一头扎进书海里。家里的旧书和课本都翻出来看了,邻里有书的人家也借遍了。在乡文化站图书室,我成了常客。读书给我精神带来愉悦,使我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于是,我不再觉得艰苦的日子是那么难熬,也慢慢让我懂得自己应该怎么活着。

对于我看书,家里人是不支持的。一是认为我是聋子,看了没用;二是认为我白天劳累一天,夜里再长时间看书,会把身体搞垮。父母总是劝我有空多休息,不要看书。可我受不了心灵无所依托的折磨,所以对父母的好意是当面应承,背地里仍我行我素。1985年的一天,我因为耳朵里面化浓,父亲带我上县医院诊治。路过县新华书店门前时,我见到许多人在购买成人自考教材。我说服父亲为我买了套中文自考教材,如获至宝地捧回家攻读。

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历史性巨变,农村种种的变化,农民获得的那些实惠,我虽无法耳闻,但却是亲身感受和目睹的。眼瞅着熟悉的东西在不断“旧貌换新颜”,激起我呈现这一切的激情。我开始给报刊、电台写稿,靠着“干就要干好”的心劲不停地写,还真写出点名堂,渐渐我这个聋人通讯员的名声传开了。母校领导获知我的情况,经报请主管局同意,决定聘用我做代课教师。这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为了尽快熟悉教学业务,我把微薄的代课工资拿出来,订阅、购买有关书刊学习,并虚心向他人请教,在教中学、学中教;我还报名参加了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学习考试。不久,我熟悉了教学工作,在聋校站住了脚。后来,又在有关部门、领导关心下,我的户口、工作性质问题相继得到解决。

我清楚,我一个出生农村的残疾人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是因为我欣逢盛世,有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有了残疾人事业的空前发展,才有了我如今的一切。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我这个聋人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国家70年来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新中国70华诞到了,我衷心祝福祖国:明天更兴旺、更强盛、更美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