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19年10月14日

“舂米”到“碾米”背后的故事

阅读量:1375

范贵银

我是60后,孩提时代“舂米”这一劳动单纯而有趣。如今早已荡然无存。在儿时生活中,到了稻菽飘香的时节,大人孩子们忙碌而快乐,每家每户争着将新收获的稻子舂成香喷喷的大米。

“舂米”是一个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臼是原始的碾米工具。臼是一形如圆锥体倒扣着的青石圆窝;碓是碓嘴和大的丫杈树干连着的整体杠杆。碓尾两至三个人用脚一踩,“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脚下一松劲儿,又“嘭”的一声,碓嘴就落到臼窝儿里。一臼的稻谷大约十多斤,要无数次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经过十几分钟才能舂出米来。七八口人家一次要舂上百斤米,需花上一两个小时,每次下来,舂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那时庄子里的人口较多,大人小孩排队舂米,等米下锅,不分昼夜。

夜间舂米,祖母常在空隙时间,给我和小伙伴们讲故事。现在想来,有《杨家将》《花木兰》《牛郎织女》……我时常仰望着月宫,幻想着神仙姐姐能变出魔术般的机械舂出米来,该多好呀!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们原五岸大队置办了一台碾米机,金灿灿的稻谷伴着发动机有力的“嗒嗒”声,瞬间碾轧出白花花的大米。那时碾米师父可神气了,和他关系好的,随叫随到,关系不好的,他就磨磨蹭蹭。但比起舂米不知要省多少时间和力气。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下,我家也自办了家庭碾米加工厂,一个院子有一台碾米机,碾一担米才三五分钟。随之,手中也有了积蓄,又置办了粉碎机、手扶拖拉机,开始了流动上门碾米、饲料加工,解放许多劳动力,方便了家家户户。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我自筹资金兴办起米业加工企业,成立了华扬家庭农场。购置了一套智能化的碾米机械。黄澄澄的稻谷从原粮清理、砻谷、谷糙混合物分离、碾米、白米分级、色选、抛光、打包,全部自动流水作业,并配有电脑色选机、电脑定量包装机、全自动真空包装机、粉剂自动定量包装机等系列先进设备十余台套。我还注册了以粮食精深加工为主,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打造了具有射阳地方风味的“苏禾”品牌大米,进入到终端的商业超市。

从“舂米”到“碾米”演变的历史轨迹,折射出时代奋进的步伐和共和国的巨变。再次证明,只有和谐稳定,经济才会发展,人们才更加幸福小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