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19年10月14日

“彩虹”座座靓鹤乡

阅读量:792

江正

我见证并执笔记载了射阳70年来桥闸建设的发展历程,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我出生于1935年8月,住在苏北里下河流域一个贫穷的小渔村。村边有条位于射阳地区中部、横穿东西的自然河——射阳河。那时,百姓为了防涝防灾,自发开掘了30—40米宽的10多条直通黄海的河道。落潮时,河水无遮无挡流入黄海;涨潮时,又咸又涩的海水经常倒灌,导致土地泛碱。当地有“十种九欠收”的民谚。百姓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在全县350多条中、大河上,用小木船和水泥船运送来往人员,称为“代渡船”。如遇突如其来的大风、大浪、大雨或强台风,时常会有翻船、人落水的事故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国家水利部号召“整治水患”。在黄海边通兴镇(现在海通镇),由国家投资、百姓出力、苏联专家支持,花了二年时间,建起苏北最大最长的河闸——射阳河闸(共青桥)。此后,在五年内又马不停蹄地相继在新洋港、黄沙河、运棉河、六垛等13条通海河口建起永久性桥闸,彻底锁住海水倒灌的“喉咙”。

春去寒来,斗转星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市场经济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谁建桥,谁收益”的政策,激发了人们修桥建桥的热情,五年内在全县个人或合资建起58座桥梁,撤销116条危渡船,基本解决了百姓“出行难”问题。

要致富先铺路,要铺路先架桥。1993年,我县由政府牵头出资补助,村民出力,交通部门组织实施,打响一场建桥铺路的人民战争。10年时间,全县建起等级桥梁(包括涵洞)1300多座,撤销代渡船145艘。

2003年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县加快桥梁、路网建设步伐。在新建的沈海高速、临海国道、县境内高铁、省道、县市道、县镇道和正在建的县市高速等沿线上,架起40—100延米以上的大桥251座。最近8年来,我县农村公路、桥梁提档升级,又新建和改建417座可通大货车、大客车的桥梁,彻底结束射阳代渡的历史。

据统计,70年来全县境内大、中、小桥(闸)达1998座,桥(闸)面总长达60452.6延米,为射阳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四通八达的桥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射阳河桥闸两岸湿地宽阔,生态环境焕然一新,成功入选国家首批100个“最美水站”。风景区内100延米以上的明湖双桥周围景色秀美,植物丰富,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风景区。

“彩虹”座座靓鹤乡。这些桥梁的变化,只是新中国70年来交通桥闸建设的一个缩影。一个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的新射阳正崛起在黄海之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