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纪实
2019年10月12日

巴一恺和他的代表朋友

阅读量:4561

□ 彭辰阳

巴一恺在读报

巴一恺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合影

2014年,我自费游香港,导游说有条“星光大道”,上面有许多港台歌星的手印、脚印,可以一饱眼福。平时我对歌星就没什么兴趣,凑巧那天天气又很热,下车处正好有个树荫,我说,你们去吧,我在这儿乘凉等你们。

在树荫下,我想,“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航天英雄”杨利伟,水稻专家袁隆平,还有许多为共和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先烈,为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们不也是耀眼的“星”吗?为什么“追”他们的人不多呢?

去年媒体曝料,某明星偷税8个多亿,一下子又把“娱乐至死”这个严酷又不容回避的话题提到了国人面前。据说,历史上的宋代本来很富足,只因统治者贪图享受,骄奢淫逸,沉湎声色犬马,金人己经打到扬州,即将挥师过江,南宋朝廷还在临安(今杭州)夜夜笙歌,歌舞升平,真可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国庆期间,又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其实,在我们射阳县,也有许多类似的先锋模范。翻阅县志,我县省(部)级以上劳模就有126名,其中全国劳模11名。这当中,最著名的应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原新坍公社新潮九队生产队长,今年己93岁高龄的巴一恺。遗憾的是,巴一恺这位闻名全国、在射阳家喻户晓的典型,我这个做了多年宣传工作的“新闻人”,却一直没有机会见过他。今年夏天,我打听到巴老现在就住在县城的养老中心,立马冒着酷暑,去见这位我仰慕已久的名人。

巴老解放前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识多字。淮海战役他作为民兵踊跃支前,冒着枪林弹雨推着独轮车辗转苏鲁豫三省,1948年在火线入党。解放后,他回乡任生产队长、大队书记、公社副书记,把战争年代那一股热情投入到家乡建设中去,战天斗地。新潮九队原有200多块盐场地,高低不平,七弓八翘,巴一恺带领乡亲们靠锹挖肩挑人推,把这些零碎地、“箥箕地”、“鸡窝地”平整为22块大条田,又通过淋盐洗碱、绿肥压碱等办法提高粮棉产量。特别是探索出在麦田里套种春玉米,在玉米田里又套种红薯这个“两熟改三熟”的栽种方法,至1970年,把全新潮九队原来亩产只头二十斤皮棉和二三百斤麦子的盐碱地,改造为旱谷满产一吨粮的“棉粮仓”,创造了全国产粮史上的奇迹。在4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年代,“以粮为纲”,是因为粮食十分匮乏,国家干部和城里人每人每天都供应不到一斤口粮,多一两也没有,新潮九队却有集体储备粮20多万斤,队里不仅有公共食堂,还在全国农村率先建立了居民点,50多户社员全部住进了公房,还通上了自来水。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县里专门在新坍镇(当是叫公社)建立了接待站。

当时的地委书记胡宏(后任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彭冲(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培信、还有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许世友的夫人田普都多次前来视察,有一位省委书记一个星期来了两次。时任县委书记(后任省水利副厅长)的李子健到了外地,逢会必讲“问询射阳何所有?射阳捧出新潮九”!

当时还有这样的顺口溜:“吃了五谷想六谷,有了两熟改三熟”、“唐宋元明清,没听说粮食(亩产)两千斤”!老百姓就是用这种朴素语言,称赞巴一恺。

当年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裴艺元、顾长清回忆说,那时,新潮九队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生态化方面也走在前列,上世纪70年代,就买了拖拉机、收割机,用草把诱蛾杀虫,减少农药污染,食堂还用沼气生火做饭。著名作家陆文夫在这里深入生活几个月,吃蔬菜都是无公害的,黄瓜用衣服揩揩就咬。

两位“老新闻”还强调,上世纪80年代,射阳皮棉、水产双超百万担,多次夺得全国棉花状元县,与巴一恺这样的先进典型引路有很大关系。

此前,早在1963年,巴老就到上海出席了华东农先会,听周总理作重要讲话。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通讯《种棉花,学老巴》,巴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了名。

1978年,巴老出席全国五届人大并当选为常委,当年还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又当选全国劳模,从邓小平手中接过奖章。在此前后,新华社播发了新潮大队旱谷亩产一吨粮的通稿,省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通讯并多次跟踪报道。巴老回忆,这届大会5年时间,他一共去了20多次北京,最多的1978年一年去了9次。他多次和邓小平、陈云、叶剑英、邓颖超、宋庆龄、彭真、李先念、杨尚昆、华国锋、刘伯承、习仲勋、彭冲、郭沫若、巴金等几十位国家领导人在一起讨论过国家大事。

巴老说,是党和人民的信任,让我这个泥腿子走进人民大会堂。要说荣誉那是全县百万人民的荣誉,要说地位那是新中国提髙了农民的地位。

巴一恺在村里察看玉米长势

今日新潮村

昔日新潮村

家乡新坍镇为巴一恺勒石留名

有一次,省人大召开常委会选举代表团长,省长顾秀莲请巴老第一个发言,巴老畅所欲言,意见最终被省领导采纳。

巴老发自内心地说,新中国真正是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我对国家并没有多少贡献,现在,政府每月还发给我这个泥腿子五千多元退休金,这在旧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去年,我的腰跌伤了,县委领导又专门登门看望,说我是射阳的有功之臣,专门安排我住进县养老中心,这里的条件和服务比宾馆一点都不差。新中国建国70年国内没有发生任何战争,人民生活安定,在全世界也难找。现在习总书记又提出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党和国家大有希望,中国梦正越来越近。1958年,“大跃进”时期提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小轿车一跨”,现在农村到处可见。

我眼前的巴老,身板硬朗,气色很好,声音洪亮,只是双耳失聪。我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巴老,现在社会上许多青年人流行追星,我是农民的后代,在射阳您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星”,您能为我签个名吗?巴老说,签个名可以,但我不是什么“星”,我永远是个农民。说完,他戴上眼镜,拿起钢笔,一笔一划地在我采访本上写上三个大字:巴一恺。

这时,我又大声问,巴老,您见过那么多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大文人,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巴老略一思索,说,有,第一个是邓颖超。

1963年,他到上海出席华东农先会,巴老比划着说,主席台不到一庹长,台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华东局负责人,讲话的是周总理。周总理站着讲了一个多小时。会议结束时,华东局领导请坐在会场第二排的邓颖超上台合影,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己结束,全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没想到邓大姐的裤子上还有一块补丁。这时,巴老说得很慢,九十多岁的老人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流下了热泪:“没想到这么大国家总理的夫人和普通农民代表一样坐在台下,更没想到还穿着补丁衣服……”听得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是啊!习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早就听说过毛主席、周总理睡衣上有补丁,朱总司令建国后老家来的亲人多,口粮总是不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不就是老一辈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勒紧裤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吗?什么叫不忘初心,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奋斗,应该是题中应有之意吧!

“第二个人是苏步青”。

“苏步青是复旦大学校长,您怎么认识的”?我问。

巴老说,开全国人代会,上海一直和江苏在一个小组讨论、吃饭。上海有10位人大常委,苏步青是其中一位。一次在饭桌上,苏步青搛菜掉一个菜叶子在桌子上,马上又用筷子搛起来。巴老说,青菜在农村多呢,苏步青说,农村菜是多,但农民长出来,再到城里卖,宾馆又把它烧上桌,这要费多少时间啊!我自小在浙江农村长大,家境贫寒,深知乡下人辛苦。

巴老还介绍,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夫人也是日本人,十分美丽贤慧,家境富有。苏步青获得博士学位后,日本不少名牌大学高薪聘请他,但他想自己出国留学是为了祖国的富强,便一口回绝,毅然回国。回国后在浙大任教,竟一连四个月无一分工资,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而一所日本名牌大学还答应他保留半年工资。抗战爆发后,日本这所大学又来电报,并说你夫人是日本人,请他回日本任教。苏步青一口回绝:“我要留在自己的国家。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服务。”

巴老说,像这样爱国的科学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还见过好多位,光姓钱的就有钱学森、钱正英、钱三强、钱伟长……

“还有一位是巴金。”巴老说。

全国人大常委开会是十分庄严的场合,按姓氏笔划排列,我的名字排在巴金前一个,开会也自然一直坐在一起,巴金又是上海的代表,吃饭也经常在一起。巴金是个大作家,但人很随和。有一次,我为县委宣传部写新闻的顾长清带封信给巴金,巴金告诉我转给了《人民日报》,并给顾长清回了信。巴金对巴一恺说,你是农民代表吧,咱俩是本家,以后你去上海欢迎你到我家去,并在自己照片上亲笔题字送给巴老。

文化不高的巴老以后又打听到,巴金原名李尧棠,巴金是笔名,自称和巴一恺本家,赠送照片并给顾长清回信,其实是人家大作家没有架子,也不轻视咱农民代表。

……

巴一恺当年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风采

时隔四五十年,巴老对苏步青和巴金的往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可见他自称“泥腿子”,可他内心对科技文化还是十分渴求的,他十分崇拜热爱伟大祖国的知识分子,半个多世纪前,他就是把对祖国和家乡热爱一门心思用到种地上,才创造了奇迹。可以想象,当年在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探索出“两熟改三熟”的栽植方法,还不知动过多少脑筋,做过多少尝试,有过多少失败,又是怎样百折不挠呢?难怪顾长清采写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通讯叫《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攀登高峰》,难怪他能出席全国科学大会!

巴老为我签名,还和我合影留念,又讲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有关大人物的故事,我突然觉得,巴老见过这么多大世面,享受过那么多荣誉,曾经有那么髙地位,现年过九十,仍然保持劳动模范本色,不居功不自傲,是不是他心中也有光彩夺目的“星”呢?至于这些“星”是些什么人,大家应是不言而喻的。

突然,我又想起了一首不知是谁写的诗:

“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

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

诗的作者我忘了,但有一段名言我还一直记得是鲁迅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娱乐至死只是流星,蒙蔽青年人的眼,迷惑青年人的心,盲目追星只会让国人失去正确的信仰,毁掉我们的中国梦。钱学森、袁隆平才是北斗,光耀中华,苏步青、巴金也是各自行业耀眼的星,巴老则是闪耀中国农村大地上的一颗引路明星!

本版摄影:

王万舜 彭辰阳 郭开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