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0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19年10月09日

一路“水”缘一路歌

阅读量:949

郭开国

春华秋实硕果丰,盛世华诞喜更浓。

有句老话好似特地为我准备的,那就是“一滴水能够现出整个太阳。”出生于1965年10月1日的我,无论之前在偏僻乡村,还是眼下在县直机关工作,竟还真就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亲身经历了从当年挑河筑圩、造闸建站解除水患,到如今实行河湖长制改善水环境、保障水生态的跨越历程。

虽说离开衣胞之地所在村子已整35年,但我对年少时既喜欢又惧怕“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我老家坐落在苏北里下河地区重要泄洪港道——黄沙港北岸,当年这条河是抗日民族英雄马玉仁为便利自己滩涂垦植排涝降渍和运出粮棉,在原盐商开沟引卤、运盐离滩而开挖的小沟的基础上,拓疏打通而成的生产河,河口宽也就20来米左右,还赶不上现在的大中沟。

小时候,村里可不像现在沟河成网、闸站配套,有的是遍地沟塘芦苇,这条件无疑成了我们小伙伴们捉迷藏、学游泳、捕鱼虾的难得场所。然而,也正由于沟河水系不畅,每到汛期雨季,积水难退,常常大雨过后眼前一片白茫茫,让人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农田、沟河。

1971年开始,县政府组织发动30多万民工持续三个冬春锹挖、车推、肩挑,累计完成土方3500万方,终将“黄沙河”拓浚成河底宽上段50米、下段90米的“黄沙港”,日平均流量达200多立方米/秒,比之前增加20多倍,排涝受益耕地面积180万亩,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重要干沟之一。与此同时,村内村外也纷纷与之配套,开挖沟河,理顺水系,兴建堆堤包圩、排灌泵站,水漫道路和农田的现象渐渐不见了踪迹。紧接着镇村又乘风乘势组织发动村民挖高填低,平田整地,开挖条排沟,让昔日的荒滩沟塘慢慢变成规模良田。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与水深结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1984年,原本学校毕业回家种田的我,就因劳动之余爱好新闻写作,且不时有些“豆腐块”稿子上了广播、见了报纸,竟意外地被镇党委、政府看中选入镇机关工作。从村到镇,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知道了水利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坍镇地处全县水系上游,南有黄沙港,西有廖家沟,北有运棉河,可以说是射阳中部几个镇区及县城的防洪门户。大涝之年,如果新坍镇境内黄沙港、廖家沟一旦决堤倒闸,洪水失控,后果就不堪设想。1986年7月5日至27日,苏北里下河地区遭受罕见雨涝灾害,持续22天,降雨118个小时,平均雨量594.6毫米。黄沙港持续高水位,与境内水位落差较大,导致卢公祠居委会中心河老闸不堪重负突然崩毁,瞬间大水似脱缰的野马倾泄而下。县、镇主要领导连晚赶赴现场,当机立断沉船挡水,终将损失降到了最低。1991年7月,洪灾再次出现,前后半个月时间,连降五场特大暴雨,新坍镇累计雨量达700多毫米。持续水中浸泡和内外水位落差,让位居头顶上的廖家沟圩堤险情不断。市县领导雨中指挥,接命驰援部队指战员及当地群众连夜奔赴大堤抢险,那场面惊心动魄。事后,当地老人还心有余悸地说:“若不是有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保住圩堤,还不知要造成多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呢。”

真是与水有缘。2005年,我离开新坍进入水利系统工作。15年来,我幸运地参与到了射阳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15年间,就我掌握的数据,国家、省、市、县累计在射阳县水利工程建设上的投入就近50个亿。其中,在防洪保安上投入20多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海堤达标及加固护滩、新洋港沿线封闭、射阳河闸下整治、流域性河道涵闸改造、县城防洪配套等工程;在农田水利上,投入近10亿元,持续实施河道疏浚、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次高地治理、小农水重点县等一大批项目;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上,先后投入近20亿元,关小厂、封水井、拆旧管,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及浩大的跨区域引江工程,让全县百万城乡人民告别苦咸水,喝上甘甜安全的“长江水”。

坚持不懈的投入建设,让过去一直饱受水患困扰的射阳人有了抗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把改善水环境、促进水生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全面推行四级河湖长制,细化责任,落实任务,先后组织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三乱”整治及“两违”整治行动,水上杂草漂浮物少了,河中网罾、渔簖、渔网没了,河岸违圈、违建被拆除,全县水环境、水生态状况焕然一新。

由点及面,由水及他,我所亲历的射阳水利变化正是各行各业变化的一个缩影。此时此刻,我骄傲,为祖国70年翻天覆地的巨变而欢心鼓舞;我自豪,为自己能见证祖国从贫穷到强大的艰辛过程。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不忘初心、勤奋奉献的决心。

国强民安,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勤劳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