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9月10日

破茧成蝶舞翩跹

———特庸镇推进桑蚕产业发展纪实

阅读量:1299

本报记者 葛静漪 通讯员 申小军

大片的桑树园,满眼的养蚕房,忙碌劳作的村民,满负荷运转的丝绸公司……日前,记者来到特庸镇王村村,只见村道两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数十幢小楼房,道路边、房前屋后,成片成片的桑树林泛着绿油油的色彩;满目翠绿的桑园里随处可见村民挥汗如雨的身影,他们正忙着管护桑园,好为秋蚕准备充足的“食材”。

近年来,特庸镇以蚕桑特色产业为龙头,以特色田园项目为载体,持续挖掘资源禀赋,按照“生态优良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要求,将蚕桑特色产业融入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精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现在家家户户能住进小洋楼,全靠这些白胖胖的蚕,我家今年已经养了30多张蚕,种了8亩桑园;今年春天,我又投资5万多元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第二代蚕棚。”该镇王村村党总支书记金文奎向记者介绍道。王村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66人,耕地面积7094亩,而其中蚕桑面积达6600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蚕桑是特庸镇历史悠久、覆盖面广的传统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栽桑养蚕,经过50多年的发展沉淀,已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产模式,并成为特色主导产业、全国有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全镇养蚕农户达9400户,占总农户数的72%;去年全镇共生产蚕茧11.5万张,实现蚕桑收益2.4亿元,每户蚕农年蚕茧收入超2万元,栽桑养蚕早已成为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该镇党委书记曹平苏介绍说。

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当前蚕农比较闲,趁着村民们不忙,这几天我们专门请来盐城生物工程高等技术学校的老师来对大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采访中,王村村主任尹佩元向记者介绍该村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我们村桑蚕种养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每年村委会除了配合县、镇相关部门组织蚕农接受培训以外,还主动邀请高等学校的桑蚕老师来讲课,提升村民种养技术,并和农业研究院所合作,寻求更好的苗木蚕种。”

为更好地发展蚕桑产业,该镇党委、政府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蚕农很大的帮助与扶持,蚕种由桑蚕合作社从外地购进,再交给散户或共育室进行孵化,等蚕茧养成后再通过合作社销售给收购厂家。

在华宏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经烘干、织绸等工序,转身变成真丝绸。“为确保蚕农无后顾之忧,我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公司与蚕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公司拥有6个蚕茧收购站,与当地6000多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在今年春季蚕茧收购过程中,我们以市场最高价53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了200吨鲜茧。”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道。该公司现有120多名工人,年产200万米真丝绸,2018年销售额达1.8亿元,产品畅销苏州、上海、杭州等地。

产业发展要走可持续之路。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蚕桑产业,近两年,该镇全力挖掘“桑文化”,围绕打造“桑乐小镇”的目标,始终坚持“旅游+”主线,积极探索生态、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蚕桑小镇以桑蚕产业为核心,以食品加工、文创研发、生态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为重点,与传统种桑养蚕协调发展,重点打造蚕桑文化园、休闲体验园、蚕桑智创园、桑俗风情园、蚕桑种植园、桑林乐居园、食品产业园等7个园区,计划总投资30.94亿元,建成后可新增就业7000人,年客流量预计超过30万人次。目前,我们已投入1500万元,重点启动实施了文旅体验区和桑民居住区部分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将于下月中旬开工。”曹平苏介绍说,今后该镇将紧紧围绕一产二产乡村特色旅游等项目,不断拉长做强桑蚕产业链,带动农民走上增收致富快车道,争取早日创成国家级蚕桑特色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