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19年09月09日

回望母校

阅读量:1842

高亚

受朋友之邀,到老家六垛小聚。途径母校“苇荡中学”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车,快步走向校门。站在写着“射阳县苇荡小学”的校门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我的母校原名叫“射阳县苇荡高级中学”,位于射阳县和滨海县、淮海农场交界处的六垛乡境内。苇荡,顾名思义,此地盛产芦苇。清朝时,此地叫“苇荡营”,在五岸居委会境内曾有一个专门管荡务之事的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建制。建政时改叫苇荡乡,1958年成立中学,取名苇荡中学。

苇荡中学当时在射阳县知名度很高,教师绝大多数都是苏南下放来的,学历高,教学水平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列。滨海县、淮海农场干部子女都托人情、找关系,才能进校。

在此,我度过了二年半的高中生涯。那时,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还大搞“勤工俭学”。为有一个创收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实行半天上课,半天劳动,每人发一个劳动表现记载本,奋战几十天,将几十亩的乱坟场平整成种瓜、种菜、长粮食的小农场。忘不了高中毕业离校前的那个晚上,我和几个同学晚饭后在学校玩,说着往事、畅想未来,大家都很高兴、也很开心。可不知谁说了什么,勾起大家对学校劳动多、学习少而带来的不快,也记不清谁提议的,要给学校留点印象。随后,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小农场的南瓜田里,将成熟和未熟的南瓜全部摘下,未成熟的瓜全部列队摆在瓜田路边,成熟的每人抱几个到靠近学校的同学家煮瓜咸、烧瓜汤吃。事做了,气撒了,学校也知道了。班主任肖云老师找我们去谈话,我们心想,反正毕业了,大不了挨骂、吃批评,但一想到毕业证还没有拿到手,团组织关系还没转,不免又担心起来。怀着忐忑的心来到肖老师办公室,肖老师一脸严肃,但语气温和;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他仍已一贯的严格的工作要求、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工作方法,指出我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剖析致使我们做此事的根源,严明任其发展下去的后果,并语重心长地说:“小洞不补成窟窿,涓流不堵必毁坝。在校学习是一阵子,养成不良风气影响你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可是一辈子!”通俗的比喻、深刻的道理,犹如春风化雨,令我们茅塞顿开,心服口服。至今想起,仍为当时的做法感到羞愧,为有这样爱生如子的老师感到幸运。

“请问你进校园吗?”正在我遐想时,学校门卫热情友好地问道,拉回了我的思绪,我说明来意,信步踏入校园。

眼前的校园面貌全非。睹物思情,记忆犹存。校门口那条南北方向的宽敞的水泥路,已拦腰截断,高高的土堆和深深的坑塘横在面前,问施工人员得知,此处正在建一幢教学楼。路东侧原勤工俭学开挖的鱼塘,现变成了新颖漂亮的幼儿园,蓝白相间护栏内的活动场地上,数十名幼儿,有的在追逐欢叫,有的手拉手在跳跃,有的争先恐后在爬滑滑梯,清脆的童音、甜美的笑容,令人心情愉悦。青砖、青瓦的平房老教室,变成了一幢造型别致的教学楼,楼前的梧桐树挺拔屹立、枝繁叶茂,那窸窸窣窣地声响,像是在问候,像是在叙说;花池里的月季花,虽没有盛夏开得那么鲜艳、亮丽,仍精神十足地在秋风中摇曳,像是在点头致意,像在舞蹈欢迎;原长瓜、种菜、长粮食的小农场,变成了供老师居住的崭新的幢幢连排别墅。

楼上教室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凝神静听,从稚嫩的童音里,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而我似乎又回到了从前。走进教师的办公室,教师们在专心致志地工作,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认真备课,有的在为差生补课,从他们的神态里,看出刻苦勤奋、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和甘为蜡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正是有了他们今天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学生明天的辉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询问得知,随着形势发展,机构改革的深化,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苇荡中学也由高中变成了初中,初中又变成了完全小学。现任的王达兵校长,也从高中教师、到初中副校长、校长,再到现在的小学校长,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扎根在农村学校,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令我感动。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转瞬间我已阔别母校四十多年,虽然,母校已从高中演变到初中、小学,规模在变、环境在变,但在我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回望母校,一种热爱母校的情愫,从心中涌起。母校,我和你就像小溪和大海,禾苗和大地,是你启发我用新鲜的眼光去发现美,引导我以求知的心灵去感悟世界;是你赠予我知识,教我懂得道理,让我放飞远大的理想,走向了广阔的社会天地。我要由衷地道一声:感谢您———母校!忘不了您———老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