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19年09月06日

范兰贵:用奋斗诠释信仰的力量

阅读量:932

本报记者 王中印

一把放大镜,几份党报党刊,居住在临海镇五岸居七组的95岁范兰贵至今仍然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学习新理论。入党73年来,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始终践行诺言,续写了许许多多一心为党、真情为民的感人故事。

“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出生在1924年的范兰贵,深受地主压迫,家里没有田地,只能为地主做工勉强维持生活。经历了土地战争、抗日战争等,看透了国民党的虚伪狡诈,范兰贵清晰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因此,一心想为群众做事的范兰贵主动地接触身边的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他也积极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送子参军、支援前线……“我那时候一点儿也不怕国民党和地主,就想努力为人民解放出一份力。”表现突出的范兰贵于1946年3月正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组织,有了信仰,自己干事也更加有力量了。”

为了支援前线,范兰贵积极参军参战。“那时候条件艰苦,也充满危险,但我们党员都是一马当先,用50辆小车装着弹药、口粮跟着部队走,一走就是好几千里,有时候三四个月才能回家一次。”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我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进行会战,范兰贵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负责从前线抬救伤员。“双方交战的火力很猛,子弹在头上呜呜地响,打得我们没法抬头。只能把一个个伤员背在身上,一点一点地往外爬。一场恶战下来,自己的衣服全是血,都是战士的鲜血。”谈起这些,范兰贵至今难以忘怀。“后来有人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但是恨,恨那些敌人。要是当时那些衣服能保存下来就好了,可以让现在的年轻人好好看一看,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淮海战役后,范兰贵被调到苇荡乡担任乡长。在这期间,他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宗旨,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农民恢复农业生产。1957年9月,因实行去乡并社,范兰贵开始担任村书记。“改革开放前,我们这边农村普遍很穷,吃不饱饭。作为一名党员,我就想着如何才能让人民生活过好点,这样我心里也才踏实。”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范兰贵处处带头,每天早起带领村民进行集体劳动,和村里人一起去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从不因为自己是村书记就有所区别。因为是集体的利益,总会有一些人懈怠,能偷懒则偷懒。“我就对那些人一一进行思想教育,主要告诉他们要诚实劳动,多劳多得分。如果偷懒被发现,就工分减半。这一招很管用,大家都自觉劳动。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也从未向政府要过一分钱。”

改革开放后,有不少的村干部都离乡外出务工经商,逐渐发家致富。每当有人劝范兰贵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挣钱,范兰贵总是委婉拒绝。“去大城市个人挣钱,我更愿意带领村民一起挣钱。”为此,范兰贵带领大家拓展多种经营,种植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鼓励沿街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经营商铺等措施,村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离退休之说,只是工作内容变了。”范兰贵退休不褪志,有热就发光,时刻关心村里工作。在村道路硬化、改善村庄环境、防旱排涝、宣传移风易俗等村级事务上,都活跃着范兰贵的身影。在当好群众“闲事官”的同时,范兰贵的老年生活也丰富多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为年轻干部上党课、为村里小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红军故事……也有人时常问范兰贵,退休了还要这么拼命,图什么?“我当过兵打过仗,又是一位老党员,这督促我继续为群众服务,干到干不动为止。”

家风连着党风。范兰贵不仅对自身要求严,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他们是党员的后代,更应该树立起党员家庭的形象。凡是对党、政府、人民有害的事,打死也不能干!不许收别人一分钱,更不许占人家一点便宜。”在范兰贵的言传身教中,五个子女兄友弟恭、和和睦睦,其中三个儿子都已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职人员,而大儿子和三儿子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