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19年06月10日

端午到来话香囊

阅读量:1315

江正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自沉明志而演变成祭奠他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端午节有很多民间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挂艾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渐行渐远的习俗鲜为人知,那就是挂香囊。

我国传统节日众多,唯有端午节戴香囊。端午时节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吃五谷杂粮,焉有不病之理。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所致。人们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囊能驱邪解毒,于是逐渐形成端午节独特的香囊文化。

香囊内置雄黄、细辛、苍术、川芎、白芷、丁香、菖蒲、藿香,佩兰、香附、薄荷、辛夷花、艾叶、冰片、苏合香等中药材和香料,能散发奇香。缝制香囊的面料主要是彩色丝绸,囊面上的图案多姿多彩,有八仙过海、鱼儿钻莲、老鼠啃葡萄、顽猴啃桃、狮子滚绣球、虎踏五毒等。形态玲珑别致,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石榴形、葫芦形、桃形等。大小不一,小的可佩戴,大的可悬挂。无论何种形态,都必须留有出口透气,以散发香味。

年轻人佩戴香囊,除装饰外,更多的是用来传达男欢女爱的情谊。端午节到来之前,那多情的姑娘早就亲制瑰丽、别致的香囊送给情郎。为了显示其情意绵绵、心灵手巧,绣出的香囊上方是绿荷托红莲,下方连着色彩斑斓、摇头摆尾的鱼儿,鱼体边缘有水纹,水纹之下是五色串珠璎珞。鱼喻男,莲喻女,情意跃然囊中,这种“男欢女爱”的表达方式从古代的“香囊诗”中可见一斑。

东汉诗人繁钦所作《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描述了一对恋人用香囊等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赋予爱情以忠贞不渝的信念。

唐代女诗人薛涛与元稹分手后写下《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表达的是一个被剪断的鱼莲香囊,睹物思往情,哀怨的效果就出现了。

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中有“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的论述。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到了近代,大量安全有效的药物和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香囊的保健和防疫功能渐渐被人们淡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