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新农村
2019年06月06日

田头当“看客” 农忙变农闲

如今农民种田真幸福

阅读量:1025

本报记者 李文华

眼看又到夏收季节,回顾多年前的麦收时节,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共演夏收大合唱的场景比比皆是,一个麦季下来,农民们人累瘦了,脸晒黑了,精神也疲惫。然而,纵观近几年来全县各镇区夏收夏种场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几乎不见了。如今“三夏”期间外出务工农民甚至不回家就可以顺利完成夏收夏种任务,即使农民在田间地头也往往是看客,昔日夏收秋收季节“狼烟四起”再也不见了。

四明镇是我县外出务工大镇,目前全镇有10000多名农民在省内外打工就业。前些年,每到麦收季节,他们就纷纷返回家乡收割小麦,收完麦又匆匆踏上打工路。而近几年夏收期间,返乡农民屈指可数。该镇建华村返乡农民工顾明欣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浙江打工的他,往返一趟车旅费加上误工费损失在1600元左右,而自家4亩地的小麦采用机收、请人帮工夏种的总投入不会超过400元,所以他当然选择请人帮忙收种不需要回家了。

近几年来,为帮助家中无劳力的农户搞好夏收,四明镇组织党员志愿者成立“义务麦收帮扶队”,召集了500多名志愿者,专门为老弱病残、缺少劳动力户家庭提供麦收帮助,从而解除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夏收时节,田间地头,除了难觅外出务工者的身影,当地农民也少了很多。记者来到合德镇运棉村,看到成熟的麦田里,仅有五、六台来回穿梭的大型收割机,看不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机械化就是方便省事。”该村村民王大军点破其中原因,“过去收割机少,家家都想先收割,所以都‘抢’收割机。现在,收割机多了,大家心里再也不慌了,排着队收割。轮到谁家了,打个电话,一个小时就能把麦粒拉回家了,真是太方便了。”目前,该镇已有800多台收割机,而这样的数字得益于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此同时,通过培训,该镇800多名专业农机手的加入更是让繁忙的夏收变得井井有条。为乐让农机手安心作业,该镇还专门组织“三夏”服务队深入农开项目区,开展农机抢修、现场加油等零距离服务,让更多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务中解放出来。

海通镇农机手张松告诉记者,目前0号柴油的市场价是每升6.73元,而服务车送的价格是6.69元,虽然每升只省4分钱,但按照200升的油箱容量来计算,一次就能省下8元。“更重要的是,到加油站加油的功夫,还能多割好几亩小麦呢,真划算!”

如今机器化作业解放了大量人力着实让人高兴,但兴桥镇创新秸秆综合利用又让物力得到了充分利用更是让人兴奋。当记者来到该镇红星居委会,看到这里有农民正将收割后的麦秸就地粉碎还田,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有的农民则将麦秸拉回去,经高温沤制,制成优质农家肥;更有精细的农民将麦秸码垛堆好,等待专人来收购。“满地狼烟”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夏收时节仍然晴空万里。

“如今的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农业良性生态循环。”兴桥镇贺东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又能让农民从繁重的插秧农活中解放出来,今年以来,该镇以机插秧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推行联耕联种,鼓励镇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创办机插秧合作社。农民每亩只需交纳100多元,就能享受到由合作社提供的统一育秧、统一将秸秆粉碎还田和耕耙、统一机插秧等“套餐”服务。“以前农户自家从育秧到插秧结束,每亩稻田成本至少300元左右,现在合作社每亩收费不到200元,节省了开支不说,还省去了整地、浸种、喷药等繁杂工序。秸秆统一处理,也不会再随意被乱烧了,真是为国家环保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