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新农村
2019年05月07日

小村环保新风尚

阅读量:612

本报通讯员 韩珍梅 记者 杨向东

“请各家收好各家的垃圾,把塑料袋、塑料布、剩菜剩饭等进行分类装袋……”近日,骑着一辆三轮车,于广水像往常一样拿着喇叭,又出现在村子里的大街上。

于广水是合德镇合顺村村民,自从该村推行了垃圾分类,他就做起了政策宣传员,负责合顺村及其他两个村子的宣传工作,“工作的时候,我会在这三个村子里转悠两三圈,拿着喇叭宣传宣传。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说,‘你弄这干什么,我们农村人搞什么垃圾分类?’不理解的占绝大多数。”

“一开始,我还真是不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从小,家里有垃圾了,堆一起扔了就行了。扔个垃圾还分类,觉得麻烦,还耽误事。”合顺村村民孙云说。

要改变村民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就得需要从转变意识入手。该村打算推行“路长制”,选拔一些人作“路长”,对村里每一条道路上居住的村民进行宣传和监督。

“制度一开始实行,村里的几位老党员就主动站了出来,担当起‘路长’的职责,从带头打扫卫生到宣讲分类知识,大事小情,为村民们做起了典范。”于广水告诉记者。

“路长”杨金龙说,一开始,村里的垃圾分类做得不行,各种各样的垃圾都丢在一起,他就负责翻垃圾箱,看看谁家分得不行,就找到谁家,教他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在一位位“路长”的带动下,村民们慢慢的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别的咱不说,村子里的环境变好了,路上也干净多了。”该村村民吴良军说。

从最初的嫌麻烦,不理解,到现在全民参与共建,合顺村的村民们,在乡村垃圾分类的实践推广中,逐渐转变了传统的观念,化身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

“如今,做好垃圾分类,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已经成为了村民们挂在嘴上的话题。让村民们骄傲的是,不仅生活环境整洁了,村里的风气也正了,垃圾分类,成为了乡亲们日常生活中比着做的文明善举。”杨金龙告诉记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