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视野
2019年01月05日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22倍

阅读量:1027

“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2018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2018年12月25日,国新办举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发展40年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在会上表示,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不断改革发展,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见证和缩影,更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场准入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

40年来,我国关于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法律文件从欠缺到健全,如今已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登记注册制度体系。在办理方式上,也从手工到智能,拓展了“互联网+登记注册”的信息化途径。马正其表示,改革开放初期,登记注册为完全的手工操作,企业提交手写的纸质材料,登记人员经过人工查询和审查后,发放手写的营业执照。现在,全国已实现登记注册电子化和登记注册信息的联网应用,有些地方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和“无纸化”登记,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快递邮寄“零见面”领取营业执照。此外,营业执照的样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为标志的监督管理方式创新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办理营业执照的成本变化,也是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通过‘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免去登记注册费、注册资本验资费、年检的审计报告费用等等,降低企业办事的经济成本;减少办事环节,企业开办时间从改革前的33天压缩到22.9天,明年上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8.5天以内,市场准入门槛显著降低。”马正其说,“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经济效果评估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显示,2015-2017年我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每年给内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分别为1.02万亿元、1.45万亿元和1.87万亿元,给外资企业带来成本节约分别为83.89亿美元、123.39亿美元和196.77亿美元。”

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得到释放

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的变化投射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带来了哪些利好?

40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9万户,增长到今年11月底的1.09亿户,增长了222倍。其中,实有企业数量达3434.64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8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24.7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11.36户增长了117%。可见,市场准入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创业创新热情,让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大量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马正其透露,近年来,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为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动力。

马正其表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还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上一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较上一年上升65位,排名28位,五年来累计上升130位,我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更多改革举措让市场更活更优

大量市场主体的出现,意味着监管理念和方式也要不断创新。

马正其介绍,近年来,我国实施企业年检改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方式,全面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将继续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是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深化涉企证照事项改革。2019年将率先在自贸区实现所有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减少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前后的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便利市场准入与退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确保明年上半年在全国全面实现‘企业开办8.5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解决企业‘退出难’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秉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切实做到把市场管活管优。”马正其说。

(源自《光明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