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乡土
2018年09月22日

合德的“小庙口”

阅读量:2241

文/许尚森 赵祥新

“小庙口”位于射阳河和小洋河交汇的出海口处,河宽水深,可以通航四五千吨的巨轮。之所以称“小庙口”,是因为西侧有一个小庙,是当地百姓用来祈求蚂蚱不要危害庄稼而建的小庙,名为“蚂蚱庙”。

随着合德垦殖公司的棉业发展,带动了百业升腾,粮棉等资源需通过“小庙口”入海,销往上海、青岛等大城市。迫切需要建设商埠码头,陈如璜便抓住机遇,于1930年将“小庙口”出海口处初步建成了商业码头的雏形。1931年,生成公司经理出资在小庙口建起了“庙口”旅社,陈如宗兴建了“洋河”客栈,合兴镇绅士应绍棠出资兴建了“兴隆”旅社,东坎豪绅张芷卿也出资新建了“福华”招商旅社。1931年底,这里除建成了码头、货栈外,还兴建了茶房、旅社等房屋80多间,陈如璜与庄绍棠、江苏省农民银行合兴办事处主任赵松楼计议,利用“小庙口”可以通航大轮船的有利条件,采取租用外商轮船的办法,直接与上海贸易,运送棉花,购进“五洋”、布匹和杂货,再批发出去,周转资金由江苏省农民银行合兴办事处帮助解决。1931年,陈如璜从上海合众公司租来了“姆佑”号、“开林”号大轮船,停靠在“小庙口”出海口,用小船驳运这些货物,几天后回程装运棉花。继合众公司后,“怡和”、“中意”、“永利”、“华伦”、“阜成”、“达太行”、“同兴”、“苏北联运”等公司的“哈发”、“永贞”、“开利马日”、“楚大”、“老开林”、“新开林”、“大昌”、“义利华”、“利生”、“新生”、“海达”等大轮船,也来往上海与“小庙口”之间,班次最多的是“永贞”号,每月6个班次。许多货物还运到安徽、徐淮、长江口等地。除了陆惠记有3条大轮船外,朱涤非、陈光寒也各有2艘大轮船,投入运输的共有13艘大轮船。这些大轮船分属英、荷、葡萄牙、挪威等外国航运公司,从“小庙口”往小洋河里驳运货物的船只一条接一条。因货物多、船运慢,就动员启海人用六合车推,日夜不停,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火通明。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连云港、青岛等城市时局混乱,日军封锁长江,京沪、徐淮交通受阻,上海、崇明、福州、青岛、淮安、靖江等地客商纷纷从海道或内河来合兴镇抢做生意。“小庙口”货物堆积成山,合兴镇市面日渐繁荣,时有“苏北小上海”之称。

然而,日寇进驻合德后,“小庙口”发生多次战斗,货运稀少,繁荣景象日渐萧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