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8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18年08月27日

感受极地“科考”魅力

阅读量:1124

董素印

2012年4月8日,担任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餐饮服务工作的县芦苇开发公司职工李顶文,随“雪龙号”科考船载誉而归。作为县电视台记者,我应邀随公司领导赴上海极地考察基地,迎接并现场采访李顶文。

初春的极地基地春光融融,海风徐徐,彩旗猎猎,鼓乐声声。停泊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上海专用码头的“雪龙号”上,一幅幅高大标语像一条条授带,将“雪龙号”妆扮得格外威武;码头上,林立的气球和彩旗丛中,标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欢迎台上,“热烈欢迎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凯旋”蓝底红字巨辐欢迎牌,与“雪龙号”相映成辉。

上午9点,载誉归来的120名科考队员、39名船员从“雪龙号”上岸,参加由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欢迎仪式。我们也有幸列席其中,聆听“雪龙号”163天的极地历程。

此次“雪龙号”共执行了47项科学考察、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开展了生物、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冰川及气象、天文和常规气象观测、站区工程建设及设备维护等工作。在深冰芯项目和天文领域取得关键进展和重大突破,并完成首次南极半岛专项调查。同时顺利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安装,成为南极内陆首台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

李顶文介绍,这一串串闻所未闻的科考成绩单中,蕴藏着极地科考工作者的百倍艰辛、坚韧毅力和不懈坚持。

特别是航行环境极其险恶。“雪龙号”此次航迹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曾4次穿越终年狂风巨浪咆哮的“西风带”。这里气旋频繁,风狂浪高,平时最小风力大约7-8级,大多时候都达到11级以上,船只航行极为艰险,有“魔鬼西风带”之称,成为南极一道天然屏障。若大的“雪龙号”在狂风涌浪中如沧海一叶,时而冲上浪尖又忽然潜入水下;有时倾斜度达到将近40度,船上所有物品都要固定,否则就被掀翻;几乎全船的人什么也吃不下,吃了也全吐出来,像害了一场重病。李顶文动情地说,其状之险,不在船上的人真的无法想像,不少人都是首次亲历,每次一周左右的“西风带”航行,生怕“雪龙号”被无休止的狂浪击沉撕碎。

此时,不禁为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点赞,不管他是为了何方利益,毕竟他历经风险,率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翻开人类历史发展新篇章,彪炳史册。

结束采访,李顶文引导我们参观了“雪龙”船。“雪龙号”长167米,宽22多米,共7层,可乘载人员130人,配载一架直升飞机,载重量1万多吨,是中国最大、也是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考察船。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任务,航遍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和先进仪器设备。一屋两人,每间10平米左右,有中央空调和24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和网络设施等一应俱全;还设有游泳池、网吧、卡拉OK、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洗衣房、手术室等完善的医疗救治设施和完备的生活娱乐设施。

通过参观,总体感觉“雪龙号”有三多:“地图”多,随处可见世界地图、南极地图、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和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地形图等各种各样地图。“规矩”多,有环保守则、消防守则、安全守则、节水守则,相应都有严格规定。餐厅多,共有8个餐厅,就餐很方便,基本不受时间限制。

“雪龙号”之行受益匪浅,亲眼目睹了一流科考舰船的威武尊容,实地感受了我国极地考察的强大力量,深切体会了“爱国、求是、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终身难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