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文苑
2018年08月25日

茅盾和他的《子夜》

阅读量:2890

茅盾(原名沈雁冰,1896年7月-1981年3月)的代表作《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茅盾始终秉承“文学表现人生”的创作主张,这种主题的创作也正与此吻合。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政治需求和作者立场等因素的推动有了《子夜》的主题——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企业王国”的最终失败告诉我们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引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最终出路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群众的革命来实现。

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一方面,茅盾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

以《子夜》为起点的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大部分作品,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创作模式,一批作家开始认同和尝试这种创作模式,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正面描写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人们称之为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后,由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渐渐地上升为主流,并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子夜》是“五四”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创作方面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1981年,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

(李凤启整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Fatal error: Uncaught exception 'RedisException' with message 'OOM command not allowed when used memory > 'maxmemory'.' in /var/www/ThinkPHP/Library/Think/Session/Driver/Redis.class.php:75 Stack trace: #0 /var/www/ThinkPHP/Library/Think/Session/Driver/Redis.class.php(75): Redis->setex('ec41b6d1336c5d0...', 3600, '') #1 [internal function]: Think\Session\Driver\Redis->write('ec41b6d1336c5d0...', '') #2 {main} thrown in /var/www/ThinkPHP/Library/Think/Session/Driver/Redis.class.php on line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