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8年08月22日

在希望的田野上

———县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掠影

阅读量:3000

本报记者 彭岭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树成荫花成行,红瓦白墙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甚是好看……立秋时节,驱车行驶在平坦的乡村道路上,目之所及,一幅幅和谐动人的画面不断闪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生态射阳、美丽射阳、宜居射阳建设,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手段,强推城乡环境一体化进程,采取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全县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巨大成效。

勾画“点线面”,乡村展新颜

“我们这里的环境真是大变样,十多年前的违章搭建,现在都得到了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每天都有专人清运,能住在这儿真是太幸福了!”家住洋马镇的居民王小华感慨地告诉记者。昔日占道经营的补胎、加水等小集装箱不见了,沿线堆积的垃圾也得到彻底清理,一面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文化墙取代了破旧的商业广告,让人眼前一亮。

自洋马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来,该镇结合村容村貌改造,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全力抓好文化广场、沿河、沿岸的清理工作,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环卫工人2人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从而达到卫生长效保洁,乡村环境显著改善,形象明显提升。“自综合整治开展以来,我们村根据安排划定了整治责任网格片区,分片负责,责任到人,整治任务具体到村社,村委会和群众之间加强了沟通衔接,合力攻坚整治难点。”该镇贺东村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全县15个镇区全部成立环卫所,并按3-5人配备管理人员,做到人员配备到位,工作目标明确到位;建成垃圾压缩站18座,添置垃圾桶3万只,建设垃圾池3.5万个,229个行政村每村配备一辆垃圾收集拖拉机,配备长效管护人员3300人,镇区日收集转运生活垃圾130多吨,3年累计处理农村生活垃圾13.5万吨。

坚持“两手抓”,乡景醉人心

“听说这里景色很美,我就带着孩子来转转,想不到在我们射阳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阳河湾生态旅游区内,来自特庸镇的居民陈芳芳一边忙着给家人照相,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走在坦荡如砥的景观大道上,各色蔷薇花映衬着成排的银杏林,煞是好看,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前提下,我县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益运营,按照“一村一主题,村村显特色”要求,找准主题主线,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坚持一手抓景观提升,以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等为切入点,规划特庸桑乐小镇、洋马“十里菊香”小镇、射阳港牧歌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千秋阳河湾、海通射阳河口风景区、合德友爱生态园、黄沙港渔文化旅游区等景区规划提档升级;整合利用空闲地、废弃地、插空地等,建设健身广场、体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手抓内涵深化,善于注入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注重保护传统风貌、历史文化、山体水系,全方位展现城市居民向往的乡土气息、乡村风貌和特色文化。

2017年,我县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经过不断努力,金字招牌与各地游人一同涌向这座旅游新城。

凝聚“众能量”,乡风更文明

乡村建设,群众是主体。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能否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维护良好环境的行动自觉,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

为增强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引导群众自觉参加整治,我县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环境整治宣传教育,积极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树立正面典型,让维护良好环境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同时,把保护生态文明纳入乡规民约,并针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责任包干、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监督检查、评比表彰等长效制度机制,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落实,推动乡村环境整治走上制度化轨道。此外,把维护生态文明宣传发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各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大力优化乡村环境,建设文明和谐、共建共享的幸福美好家园。

“我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站、流动宣传车、过街横幅、村头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年初,全县各镇区共出动宣传车190台次,印制各类宣传资料18万份,使整治工作进乡村、到农户。

乡村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脸面”,是展示社会文明的“窗口”,是招商引资的“名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既提升了宜居环境、造福广大百姓,又做优了发展平台、集聚发展要素、凸显生态优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言语间满是自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