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3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农业
2015年03月27日

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联耕联种:射阳农民群众的可贵创造

阅读量:1600

本报通讯员 刘 彬 陈乾峰 

射阳为民育供秧基地生产现场

全国小麦栽培委员会小麦学组副组长郭文善在我县测产现场接受媒体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考察我县小麦长势

发起于我县的联耕联种,荣获2013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江苏农业创新十大举措之首,写入2014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联耕联种产生的

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时至今日,一边是按“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分田到户,形成经营主体分散;随着农机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边“老人农业”、农民“惜地”不愿流转、农田“碎片化”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秸秆禁烧(抛)、明天谁种地、如何种好地已成为绕不过的坎。

过去的“分”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现在的“联”也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土地规模种植是基础,农业科技是支撑,农机化发展是标志。有序流转土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快速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可以通过农民家庭间的合作,让集成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有用武之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联耕联种冲破藩篱,应运而生。

联耕联种的

基本方式

联耕联种在村两委会引领和农业部门的服务下,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是在持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生产上联耕联种,逐步走向联管联营。实践证明,联耕联种家庭合作经营新模式,解决了“大包干”造成的土地碎片化、无组织生产和分散经营三大难题,实现“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由于少用工、多挣钱,得到了参与农户的普遍欢迎。

联耕联种通过适度规模的“联”、科学有序的“合”,进一步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使原先的一家一户单独经营变为现在的家庭之间的合作经营。由于现有的合作组织在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差距,加之农民对其信任程度不高,制约了其“统”的功能。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要落实这项惠民工程,唯有各级领导重视,农业部门服务,村两委牵头破除田埂,变“一田多户”为“多户一田”,大农机得以进田作业,扩大农机服务市场,就会带动专业服务组织裂变扩张。

联种分管。将现有的30亩左右的标准条田,以打桩等形式破除分户田埂,连片成匡,通过协商确定统一品种,由合作组织统一耕地、播种,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环节仍由农户各自负责。

联种统管。在联种分管的基础上,由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统一施肥、植保服务等,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田间生产管理。

联管联营。由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全过程生产经营,包括统一耕种、管理,实行成本均摊、收益均分。并不断提升组织形式,实行订单生产,创树品牌,拓展精深加工,增加农户综合收益,这是联耕联种高级形式。

由于联耕联种破除田埂,使明址变暗界,小田变大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既不改变土地性质,又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收益的主体仍然是一家一户,避免了“老板”挤占“老乡”,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一切由农民说了算,这也是联耕联种一

经推出就得到快速推进和农民普遍欢迎的根本所在。 

联耕联种的

成功实践

加强组织推动,

形成联耕联种全面推进态势

从2013年秋播开始在全县试点推进联耕联种。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11月份在四明镇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出台了《联耕联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2014年元月4日市委书记朱克江亲临射阳调研,提出了要“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完善提高”的要求,元月8日市在我县召开全市联耕联种推进会,我县还先后在洋马、长荡等镇召开联耕联种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区、农口部门和村居有关负责人到联耕联种现场观摩学习、研讨交流,推动联耕联种工作开展。

培训引导。组成联耕联种宣讲团到村居培训10多场次,专门制作联耕联种科普宣传片和PPT进行讲课宣传,刻制宣讲光盘发放到各村居,县淮剧团、临海镇分别运用短剧、快板等艺术形式对联耕联种进行生动宣传。组织作栽、农机等职能事业服务站的专业技术骨干,编印稻麦联耕联种操作规程,引导他们提高服务水平。对全县13个农业镇,进行联耕联种、夏收夏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700多人。开展农机手业务技能培训6000多人次。

政策扶持。出台《关于整合涉农资源、扶持联耕联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意见》,坚持规划统筹区域、区域统筹项目、项目统筹资金的原则,整合财政、农办、农委、水利、交通、国土、资源开发等涉农项目向规划区域集中,基础设施类项目优先保证规划区域内的水、电、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和田间工程建设,逐年逐块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变“一户多田”为“一户一田”来化繁为简。

加快服务推进,

构建联耕联种技术保障机制

在推进过程中,从土地整合开始,推动农业专业服务组织面对新的农业生产服务环境,改进自身服务方式,加速提升装备水平。

培强专业服务组织。联耕联种使分散的“小田”成为家庭联合的大田,为大农机作业创造了市场,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创造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空间,小农机手纷纷增添机具,扩大规模,专业服务也不断细化,各类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射阳县适时组织联耕联种经营主体、服务人员近2000人参加技术培训,组织农机展和新农机现场演示会,展示了无人植保飞机、激光平地机、起垄机等一批新机具,激发广大农民购机热情,连续两年新增农机具都达到2.5亿元以上。从立项到运行,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换取合作社的蕴育发展,从基地规划、种子选购、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民机插秧合作社的育秧规模和栽插质量全省领先;卓诚合作社购进多旋翼无人植保飞机6台,每台28万元,每台每天防治面积达500亩。县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撬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稻麦病虫害统防统治。

引导建立契约服务。积极引导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联耕联种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关系。有57个合作组织参与签订联耕联种各类服务协议1.3万多份,签订服务协议的面积占联耕联种总面积73%。通过构建契约关系,明确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社通过有序调度、合理安排作业计划,既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更能统筹兼顾各家各户的实际需要。合德镇新淤村、淮海村坚持联耕联种、联管联营一步到位,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签订全程服务合同,统一将耕、种、管、收全部委托给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

组织开展“双百工程”。坚持联合协作,瞄准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县农委迅速推进各单位、学科打破界限,聚集农业科技力量。从作栽、植保、农机等单位抽调100名农技骨干进村入户指导联耕联种,每人负责指导一个村百亩示范方,从品种布局、主推技术、育秧服务和肥水管理等方面,对水稻联耕联种高产稳产的技术路线进行具体指导。土肥站指导四明镇新上了测土配方触摸屏专家系统,作栽站引进推广“上毡下钵”式育秧技术,2014年全县育秧点从上年20处发展到128处,整个规模已达2000多亩,可供16万亩大田用秧。

加大示范推广,

推动联耕联种发展扩面提质

联耕联种是一种新型家庭合作经营模式,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稳妥推进。

做好示范引领。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射阳县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培植了一系列联耕联种示范点,进行示范带动。全县建立42个联耕联种整体推进村,所有农业村(居)全部启动联耕联种试点。在推进的方法上,采用一看二做:“看”就是组织村组干部、农民代表看联耕联种现场,前期看苗情长势,成熟时再看增产效应,让农民目睹联耕联种的诸多优势;“做”就是从生产季节开始多处试点,麦子推进可一季数千亩,水稻前期准备工作较多,为有效组织,水稻试点的规模不求大,但布的点要多,这样才能由点到面迅速推开。

集聚要素资源。为放大联耕联种典型效应,促进联耕联种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集聚要素培植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模式优的联耕联种示范片。对规划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打造,统筹农业项目,集中到联耕联种区域,加快提升路、桥、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将联耕联种区域建成粮食高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10个万亩匡、42个整体推进村,形成10个万亩示范匡和一批5000亩的联耕联种示范片,引领全县联耕联种全面开展。

搭建服务平台。推进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鼓励镇农技中心、村级经济组织搭桥或牵头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配套农业生产服务组织60个,同时加强与外部对接,引进一批河北等地区的农机合作组织,实行跨区作业,从而破解水稻联耕联种机具不足的难题。建立联耕联种农业网络服务平台,建立联耕联种服务超市,提供农资、农技、农机、信息、劳务等各类服务,实现农业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引导农户与农业加工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各主体间契约交易、互助联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分享更多二、三产业利润。

联耕联种带来的变化

土地效益和农民收益“双提高”。节本省工增效益。小麦采用统一机械条播后,播种量从人工撒播的20-25公斤/亩降至10-15公斤/亩,平均减少了10公斤/亩,仅小麦一茬作物就节省种子成本40元/亩;去除田埂可增加土地利用率5%以上,有利于推行机械化生产,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大田块比小田块每亩节本省工近100元;据初步比较,生产成本每年每亩降低300元左右;除此每年两季作物还可提高产量100公斤/亩,增加收益250元/亩。规模集聚提价值。农业生产物资由服务组织或农户联合统一购买,由于规模效应,增加了卖方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农资购买价格较以往将大幅下降;规模种植下的农产品品质整齐度高且数量大,销售的价格约提高5-10%。品质产量有保证。联耕联种使得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时间统一成为可能,加之选用优良品种,一改以往总是“迟茬接迟茬”的种植方式,整个生产过程可由农技人员把脉会诊,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按需、对症施肥用药,符合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需要;联耕联种实现了农技推广资源一盘棋,农技推广专家面对面,农技推广一条线,使农技服务从“指导”到“指挥”,粮食稳产、高产有保障,去年夏、秋两季省农业专家组对我县联耕联种田块分别进行了测产,联耕联种田块小麦产量均超千斤,同年报产量高272斤,在水稻生长关键的7-9月份,光照少于常年42.1%、积温少12.8%的极端天气条件下,水稻平均亩产仍达到1309斤,同比年报产量增4.2%。四明镇新南村6100亩耕地实现联耕联种全覆盖,稻麦两季全村农民增加收益达300万元。

农村不再是“人走村空”,而是田丰人欢,生机一片。

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双优美”,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实行病虫害统一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会较以往下降30%,有效降低了投入品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秸秆全量还田。分散种植,田块过小,秸秆还田难度大、成本高,结果不是烧,就是抛。联耕联种后,大马力机械进田作业,秸秆全部耕翻还田,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改善了土壤质地。实行联耕联种后,可有效改善土地长期依赖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结,秸秆全量还田1-3年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1.5%以上,使得土壤质地得到有效改善,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土地产出能力,联耕联种由于种植品种和播期统一,带动了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这些都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业不再是“高投入低回报”,而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实现“高科技”带来“高回报”。

身份转变和现代化进程“双突破”,农民愿意种田。实行联耕联种后,大量的农业劳动由机械完成,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农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农民安心种地。农民有体面,小康才全面,联耕联种为职业农民的产生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广阔舞台,去年,我县通过农业特殊行业各种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证书的有830人,他们的产生带动了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蓬勃发展,去年,全县新增农机合作社64家、育供秧合作社21家、植保专业合作社16家,新建育秧点128处。农民轻松干活。联耕联种实现了土地、农机、人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让人“闲”起来,从“一粒谷”到“一粒米”的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现实。去年,全县大型农机具呈井喷式发展,新射农机公司仅8月16日一天门市零售大拖拉机10台,营业额超过100万。海河镇5个农机合作社一次性团购29台大拖、3台联合收割机,单次购机320万元。许多合作社延伸拓展到全程服务,组建一年的富丰合作社今年又新上10台烘干机,累计投入将达1000万元。2014年全县新增粮食烘干机130台,是前年的5倍。全县共使用国家和省补贴资金5364万元,享受财政补贴农户达2472户,推广大中型农机补贴机具5427台(套)。

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自豪的职业,农业不再靠老人妇孺,而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

联耕联种

影响广泛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江苏联耕联种,助农业快速发展”予以报道,《人民日报》以“江苏射阳分散田长出了规模效益”为题,并配以“农民的创造最可贵”作为编后专题评论;《农民日报》以“射阳:土地没有流转,照样规模经营”头版头条报道并配发长篇评论;百度词条搜索过亿条,远远超过“家庭农场”。

中央农办调研认为:“联耕联种没有割断农民与土地的直接联系,土地承包经营权掌握在农民手中,生产成果直接与农民自身利益紧密相连。既保留了千家万户农民家庭经营的内核,又得到了农户间联合合作的好处,在生产过程中得以普遍采用良种良法和农机,有效发挥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优势,更适合约占全国耕地近1/3的6.2亿亩平原宜耕耕地的传统农区。”

安徽、河南等省共200多批次到我县学习推广联耕联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00多万亩,兴化、新沂等市(县)以及湖北省鄂州华容区、云南省马龙县等多地也在探索实践。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