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1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乡土
2016年12月10日

记忆碎片

合德的味道

阅读量:2069

□ 刘百生

浓而雅致香味的“老银行”

位于西朝阳桥南,二层小楼。曾经是银行,后来成为糖烟酒门市。人们习惯于称之为“老银行”。

这里曾是1970年代前后合德最奢华的消费场所。奢华,不仅是地方大,有一半的柜台是玻璃的,靠墙的位置也有柜子,玻璃的;货品也别于其他小店。2分钱一粒的牛奶糖只有那儿有,1块1毛8一斤的酒,只有那里有得卖,其他小店里只有7角8一斤的山芋干子酒。里排的玻璃货架上,常年都摆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瓶装酒。店门口还有“地方国营”字样的招牌,也是与其他小店不同的。

那里的东西,我买不起,也买不到。却特别喜欢走进去看看,闻闻,“辣辣馋”。

那里的味道都与其他地方不同——酒香混合着糖香,是小镇上独一无二的。

薄荷味道的收购站

收购站位于永胜街与兴南街之间。那里不只是收购废品,如骨头、牙膏壳等,也收购一些可以成为中药材的东西,如乌龟壳子、知了壳子等,还收购槐树叶、楝树果,更因为这里常年收购薄荷油,就构成了那个地方的一种标志性的味道——浓浓的薄荷香。

那年头,各家各户的废品产生量不大。不少的东西,是要在家里聚了很长时间才送收购站的,因而,收购站的气味并不恶劣。有了薄荷油味道的掩盖,就更不会有什么不雅了。

纸香墨香的文化商店

在西朝阳桥下,有一个文化商店是我喜欢相呆的地方,喜欢那里的淡淡的漆味和墨汁味。怪呢,那里的墨是不臭的。

当年的小镇只一个书店,位于东朝阳桥头上。一条小小的“东兴街”将邮电局与新华书店分隔开。当年的书店,书的品种并不多,装帧漂亮的是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有至少两三节柜台。那个时候不是开架售书,想看到书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在那里能闻到或者说感受到一种书的清香。

饭菜香的桥南饭店和迎春楼

桥南饭店是一个大众化的老饭店,经过那桥边上小河边的饭店,能闻到的是不好的味道——特别是在“揽猪肚”“倒大肠”,河边、小桥上,全是臭味;中午和晚上经过这里,则闻到的全是油香和菜香,还配合着炒菜的“吱吱”声。不久,在河的另一边又开了一家饭店,店员多是苏南下放户回城的,既有油煎饼——这是以前的小镇没有的,更有羊肉汤,这是小镇上第一家卖羊肉的地方。老射阳人会提到朝阳饭店和射阳饭店。朝阳饭店在射阳率先在夏天卖冷饮,但一般人没钱,不进去“消费”。

1960年代末或1970年代初,合德有了化工厂,镇上的味道就有改变了。先是合德的东边有了农药厂,时不时会有“DDT(223乳剂)”的味道出来;接着,是合德的西边,有了一个化肥厂,时不时有氨水的味道传出;再接着,是油脂化学厂,“糠醛”的味道。合德不再有自己原有的味道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